搜索

创新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文化美院
————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办院方针

人才梯队

自然地理学(冻土学)

  • 阶梯简介

一、工作任务

      本学科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通过开放交流、学科融合、平台共建和人才培养等措施,不断提升和强化本梯队在本专业领域的优势地位,开展以深季节冻土区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主,兼顾公路交通、土木工程、建筑等其它行业的寒区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并积极推动相关科技成果在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冻土工程性质及寒区建筑物防冻害技术研究

冻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与建筑的作用效应、(板、桩、墙)基础的冻结特性及其抗冻胀技术、高寒地区低水头水工建筑物窄深式闸基础设计技术研究、寒冷地区柔性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寒区水工建筑物冰害控制技术研究。

(2)寒区环境监测与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研究

寒区冻土试验室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寒区野外远程标准冻土场建设研究、寒冷地区江河生态护岸技术研究、寒冷地区城市内河生态景观治理技术研究、寒冷地区生态灌区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寒冷地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复建技术研究。

(3)工程材料低温特性与寒区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水工新材料抗冻耐久性研究、水工自修复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延长寒区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寒区低水头水利工程设计新技术、柔性水工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寒冷地区延长冬季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寒冷地区末级渠系建筑物开发与制造、寒冷地区智能化灌排控制系统构建综合技术研究。

三、学术地位

      本梯队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科院南京水科院等科研院所均建立了良好畅通的联系渠道,开展科研合作,在本专业领域居全省领军地位,在国内为知名的专业学科。

四、近五年主要研究成果

(1)深季节冻土区工程冻土综合技术研究

针对分散性粘土和膨胀土的冻胀破坏,从冻胀机制、力学性能、以及冻害破坏治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填补了许多国内外研究的空白,深季节冻土区膨胀土、分散性粘土冻胀问题的研究,取得如此成果在国内是首次;开展延长深季节冻土区水利工程施工期新技术研究,完善并规范了目前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边坡防护工程冰上施工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施工作业不规范、技术支撑不完善的问题;本项目完成的另一个成果就是架通了科研成果向技术推广应用的桥梁,各项应用技术成果都编写了应用指南。

(2)先进渠系建筑物制造关键技术引进

引进德国先进的矩形槽生产线和生产工艺,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出适合寒冷地区的渠系预制装配式模块构件集成技术体系,生产出优质的预制混凝土矩形槽,实现成果落地,逐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产业化运作,建立了日生产能力为100m3的产品工厂,截止2014年末,共生产矩形槽100000 m,实现产值1500万。目前,另一座日生产能力200m3的生产车间正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建设。

(3)Elastocoast® 碎石聚氨酯护坡技术在寒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引进了德国BASF(巴斯夫)公司的“Elastocoast®碎石聚氨酯护坡技术”,包括护坡设计、配合比、施工、设计手册方面的技术资料。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寒冷地区护坡工程的特点,开展了Elastocoast®碎石聚氨酯材料配合比、耐低温性能、护坡结构冻胀、抵抗冰压力和波浪冲击等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该材料的物理、力学及低温等性能指标满足任务书相关考核指标,达到了寒冷地区护坡材料的一般要求。项目提出了碎石聚氨酯材料在寒区护坡工程中应用的技术要求、编制了《碎石聚氨酯护坡技术寒区设计手册》、提出了《碎石聚氨酯护坡施工技术要求》。

(4)北部引嫩总干渠衬砌工程冻害防治技术研究

系统提出渠道衬砌结构不均匀冻胀破坏机理;首次对渠道边坡进行水、热、变形耦合分析;提出了一系列体现生态、环保、自然和谐的渠道柔性防渗、防护、防冻害一体化设计方案,并在北引总干渠上进行了试验性应用,效果显著。

(5)寒区水工砼纤维增强干粉修补砂浆的应用开发研究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解决了修补砂浆成品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能够提高受损建筑物的抗冻耐久性、抗冲磨等其它性能,并且能够使旧建筑物的外观得到美化,对破损的水利工程建筑物维修提供方便、快捷、有力的保障,可以广泛应用到寒冷地区各种受到损害的混凝土修补当中。目前该产品已在我省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黑河、庆安、林口等地的工程中得到应用,在我国寒冷地区水工混凝土旧建筑物受损严重、数量众多的情况,该技术成果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前景和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6)寒区水工混凝土无机类耐久性防护剂的应用研究

本项目针对如何提高我省水工混凝土使用性能、保证或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提高混凝土长期耐久性等一系列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寒区水工混凝土的混凝土表面无机类耐久性防护剂,其复合组分渗入混凝土内部的深度大于40mm,使寒区水工混凝土无机类耐久性防护剂在相同用量的情况下成本低于国外同性能产品价格的50~70%,为水工混凝土构筑物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长效的混凝土表层耐久性提高技术。

五、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梯队紧紧围绕深冰、雪、冻土对工程及环境影响、冻土资源开发利用、寒区生态建设、寒区施工技术等问题,及时掌握国内外的最新信息,瞄准国内外科技前沿,把握科技发展方向提高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所开展的基础性研究解决了一些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促进了相关领域技术的进步,积极促进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的落地孵化,并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产学研情况

      依托黑龙江省季节冻土区工程冻土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积极开展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共享和优势整合。先后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学校肇东技校成立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培训实习基地”“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学校肇东技校实习基地”等实习教育基地,成为了培养专业类人才的摇篮。以省政府“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为引领,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通过走科技成果企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道路,先进渠系建筑物制造关键技术、寒区水工砼纤维增强干粉修补砂浆等成果得到了转化应用。

苏安双

自然地理学(冻土学)黑龙江省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

详情 >

常俊德

自然地理学(冻土学)黑龙江省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

详情 >

×

苏安双

基本情况
1980年01月出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工程学科博士后,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省工程冻土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省自然地理(冻土学)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智能建设与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委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水利学会理事、工程冻土专委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工程冻土,寒区水利工程,寒区水利生态技术,冬季施工技术。
主要业绩
主持完成水利部技术示范项目、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省创新团队能力提升专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引导项目等重点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等重点项目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发布参编国家标准1部,主编地方标准2部,参编中国水利学会团体标准2部,1项技术成果被列入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推荐短名单A类(前沿领先)技术,2项技术成果被列入水利部2020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1项技术成果被列入水利部2021年度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

×

常俊德

基本情况
1982年3月生人,男,汉族,籍贯吉林省梅河口市,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现任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规划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2015年晋升高级工程师,2017年获评自然地理学(冻土学)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
主要社会兼职

研究方向
工程冻土
主要业绩
参与完成国家、省部、地厅级科研项目11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研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完成渠首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消险设计研究项目10项、水工模型试验项目2项和其它专项试验项目6项,授权专利十余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编专著、译著各1部,三项实用技术入选水利部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指导目录,提出的高寒地区渠首工程设计新技术可减少单个渠首工程造价30%以上,在省内多项渠首工程中应用,节省工程投资1000余万元;开发了“冻土远程实时监测软件系统”,首次实现了冻土远程实时监测;针对北引干渠衬砌工程冻害,提出了“柔性结构适应冻胀、软排连接整体稳定、宽深固脚强化环节、材料天然兼具生态”的寒区渠道衬砌设计方案,推荐了几种生态性好、施工期长、抗冻实用的衬砌结构在北引输水干渠中推广应用,累计节省工程投资及维修经费达7000多万元。